衛武營本事
從歌劇《唐卡洛》看帝王家的無奈與悲哀
義大利有句話,「翻譯即背叛」。以歷史為題材,就會引發是否尊重史實、有無加油添醋與捏造的討論與爭議。但是,什麼是「史實」?
過去太容易放棄,如今直接擺眼前:衛武營下半年選節目指南(音樂歌劇篇)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過去留學歐洲時,曾經嚮往法國藝術氣息之興盛,走到哪裡都是演奏會,如今他不只是想望,而是起而行、欲將臺灣灌注如法德之屬的濃烈音樂氛圍。七月選戲指南現場,與之對談的講者是蹦藝術執行長林仁斌,兩人皆憑著自身的音樂能量,以及對其產業的熱愛,面向衛武營下半年的音樂、歌劇類演出,開出幾檔心目中的必看節目。
藝術的多元並生:衛武營下半年選節目指南(戲劇舞蹈篇)
「表演藝術跟買紅酒有點像,聽一下導聆才知道買對買錯。」 衛武營的戲劇顧問耿一偉,攜手表演家范瑞君,於七月進行了一場精采對談,兩人鎖定下半年戲劇舞蹈類的節目,進行精緻簡要的介紹,從劇場中的語言、身體,乃至聲音表演各有看頭,並各自選出心目中的夢幻節目單。
【高雄市 • 波麗露在高雄】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跳到高雄街頭,讓日常光影成為舞者與觀眾之間的連結微光。
樂曲《波麗露》的首演是在1928年,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支持的《波麗露在高雄》總共有28場展演;其中一場便是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剛好今年也是美術館的28週年,數字的巧合讓一切感到特別美好。——《波麗露在高雄》編舞家,周書毅
高雄各地輪番起舞的《波麗露在高雄》,在下淡水溪鐵橋轉出大樹的黃金年代。
《波麗露》一曲來自1875年誕生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的經典管弦之作,其母是西班牙馬德里人,因此在拉威爾的音樂創作中,不少作品帶有濃厚的西班牙風情,節奏講求精準幹練。
為何必看《唐卡洛》?(下)
在上篇,我們知道《唐卡洛》是威爾第應巴黎歌劇院之邀,以席勒劇本改寫而成的西班牙宮廷歷史歌劇,目前以法語五幕版和義語四幕版風行於世。但如果要知道威爾第的真正用心,以及《唐卡洛》的真正魅力,我們就必須了解它的創作形式,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歌劇」。
【Shout out your mind】 衛武營主辦節目觀演心得徵稿
看完演出總是很有感覺,很多心得想分享? 喜歡寫「開箱文」打卡演出嗎?那絕對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 歡迎投稿觀演心得或評論,將有機會刊載於衛武營官方網站及刊物,並獲得衛武營主辦節目購票85折券!
理想、愛情、自由與滅亡 威爾第的「大」歌劇《唐卡洛》
出自十九世紀義大利歌劇巨擘手筆,卻名列法國大歌劇經典鉅作之一,《唐卡洛》號稱威爾第近三十齣歌劇作品之中演出篇幅最長的歷史大戲。正因如此,演出此劇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製作經費昂貴,成為世界各大劇院製作此劇時勢必衡量取捨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