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疫情下,劇場與你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文|周書毅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仍記得那一天,因為三級防疫的規定,劇場暫時關閉了,大家心裡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重開。我與衛武營場館夥伴們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離開,讓場館進行消毒的工作。因為不確定何時會回來,所以帶了許多可能要在家工作的資料離開。這時我突然想到,身為駐地藝術家,我能帶走什麼?整個衛武營對我最重要的部分是排練場,那是一個裝載創作發展的空間,只可惜帶不走。我想這也是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面對疫情最擔憂的地方——一個能讓我們維持藝術能量的空間,即將面臨暫停。
在家工作的期間,身為舞蹈工作者的身體轉換到小空間裡鍛鍊,讓我想起自己過往的租屋經驗,當時在沒有固定排練的時候,我時常在家暖身與鍛鍊,這次才得以很快就適應。但是音樂工作者呢?也能夠獨自在家中練習嗎?馬戲特技表演者不就更加困難?如同演員沒有戲可以排、導演沒了演員,有的幕前表演者開始進行一段日子的修練,找尋其他可以練習的地方,像是家裡的屋頂、陽台等。還有許多幕前幕後的工作者仍是艱難,有人開始送外賣,也有人開始學習其他技藝,也許這樣在疫情過去後,身上還多了幾分原本沒有的能力。該如何在這時局中轉換念頭前行,或許是這次疫情最考驗人的地方。
衛武營在這段期間不但沒能停下,反而變得更為忙碌,忙著規劃取消與延期的展演、與藝術家和團隊討論應變的決策。維持實體還是轉線上展演形式,成為每個節目與行銷夥伴的課題,也因為分流上班的緣故,大部分工作都必須在線上完成,某次遇到簡文彬總監,他還笑說現在指揮的手都在手機上揮舞所有的線上工作了!
同樣在這段期間,我在空蕩的公共空間裡遊走,想起過去三年裡表演藝術在這裡帶來的許多瞬間。這個讓生命有所連結與感動的地方,如今停擺,讓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適應這份寧靜。我在這裡起舞,探索著無人的空間與光線,心中開始期待起再次啟動的時刻,更希望表演藝術的朋友夥伴們都能夠度過難關。
除了在家鍛鍊與線上工作之外,我也為所有可能的延期與取消做了準備,沒想到時隔兩個多月,迎來了劇場重啟的消息。我隨即展開《阿忠與我》的排練與巡演,雖然目前座位數少了一半,人心也仍在不穩定的狀態中,未必能夠這麼快重返劇場,但一個劇院(藝術中心)到一個團隊,只要能啟動,產業就能夠運轉起來,至於修復期要多少時間?沒有人知道,只能繼續前行,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一條跨越未知的道路。表演藝術的風景,在疫情下看似遠離了,但其實更多的藝術家與相關團體都在想方設法的拉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在逆境中找到出路,是生命的本質之一,也是藝術誕生的珍貴意義。
現在劇場重啟了,一起踏入劇場尋找生命與藝術的距離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