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一技入魂 乙女文樂 錘鍊百年的精湛技藝
文|盧崇瑋
誇張的立體招牌、排隊美食名店、沿路特惠叫賣聲,如今一年四季都充滿著擁擠觀光人潮的大阪道頓堀,若將時間拉回320年前,江戶時代的大阪道頓堀如同現今的紐約百老匯,文樂劇場正逐漸在庶民生活裡流行起來,大家到劇場裡觀賞以人形淨瑠璃形式演出的歷史故事或流傳街坊間的大事件,「文樂」成為當時娛樂活動的主流風潮。
從吟唱敘事的說唱藝術「淨瑠璃」發展而來,在西元1600年前後說唱藝術與木偶表演相遇並結合,形成了文樂的前身「人形淨瑠璃」。西元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文樂為「人類口傳及非物質遺產傑作」。
乙女文樂,由文樂木偶師五世桐竹門造為首規劃設計而創建,自昭和初期發展至今將近100年。在傳統文樂中,男性操偶師三人一組,主操偶師操持著人偶的首及右手,身旁兩位操偶師則控制左手及雙腳。 而乙女文樂僅需由一名女性操偶師,全程獨自操作一尊幾乎同自己等身大的人偶,將自身與人偶融合一起,就像彼此的分身一般,操縱技巧與詮釋情緒配合無間,以這般操演方式讓人偶自然流露出女性獨特的細膩和情感。
操偶師的身體與人偶部位對應,頭、腹、手、腳同時操控著,也因此,乙女文樂的操偶師同時具備長年日本舞踊、傳統表演的身體訓練,這次瞳座乙女文樂所帶來的選粹之一《兩人三番叟》,即為敬天祭神儀式的慶典舞蹈。「三番叟」源自能劇,後來被引入歌舞伎、神樂和人形浄瑠璃等藝術形式中,同時在日本各地的民間藝術中以各種形式被保留下來。《兩人三番叟》我們將看到二個不同性格的人偶,莊重有力的足踏將農家的祈求注入土地、輕盈而活潑的動作祈願五穀豐收。
文樂是結合說唱、三味線、人偶三業一體的藝術,讓表情單調的人偶表現出複雜的情感。從故事情節及場景說明,到登場人物的台詞,皆由太夫一人包辦。隨著人物變換及故事情節張力轉變,有時甚至要一人分飾十幾位角色。不需要透過麥克風,就能將每個角色的差異、細膩的情感,分毫不差地傳遞到觀眾席。操偶師賦予人偶動能及靈魂,而太夫的演繹,近乎決定了角色的精神與存在,有時儘管只是一句台詞也要著墨很久。
瞳座乙女文樂選粹之二《傾城阿波の鳴門》〈順禮歌之段〉,是一段首演於1768年的著名悲劇。講述著一對以盜賊之名離鄉背井多年的武士與其妻子阿弓。某日妻子獨自在家,遇到一位少女在旅途中尋找失散多年的雙親,兩人見面後阿弓赫然發現這正是自己的女兒,而女兒也同樣感覺到阿弓如親生母親一般令人懷念。但阿弓因擔心盜賊身分會波及女兒,忍住心痛狠下心將她趕出門。
最後母親倚在門邊,看著女兒的哀求,如波濤般的悲痛衝擊她的心,她奮力關上門,哭到令人心碎。隔著門,聽到女兒同樣悲淒的歌聲逐漸走遠,母親獨自一人強忍著糾結且瘋狂的心情。太夫在這段演出中,同時出演母親以及女兒兩個角色,截然不同的音色和語調,在兩人的對話中流暢轉換是為精彩絕倫。
瞳座乙女文樂選粹之三《増補大江山酒呑童子》〈歸橋之段〉,當勇士護送女子夜歸,在橋下倒影中發現這名女子正是他要驅逐的惡魔,勇士與女鬼之間從互相攻防的心機計謀,到正面對決的纏鬥片段,妖嬈女子搖身一變成了可怕的惡魔臉孔。人偶身段變化多端、隨著吟唱期待兩人下一波針鋒相對的到來,三味線樂師的撥子(註)用力敲擊琴弦,快速堆疊的節奏將劇情氣氛一口氣推向高潮,一把琴就像一整個管弦樂團,掌握了故事的喜怒哀樂、牽動著觀眾的心情起伏,更是角色人物說不出口的潛台詞,隱藏在心中難以言喻的感情。
太夫、樂師、操偶師,沒有誰主誰副,他們懷著畢生功力在舞台上相互激盪,聚合成震懾人心的一瞬之力,完全展現出藝師們對這份傳統藝術的愛與激情。乙女文樂發展百年,經歷戰後的消沉,如今又重新站在世界文化與藝術保存的視線之中。
(註)三味線的彈奏用具。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用銀杏形的撥子來進行彈奏。
節目資訊
5/17(五)19:30、5/18 (六)14:30、5/19 (日)14:30
推薦閱讀
衛武營日本傳統藝能三部曲:專訪狂言師野村萬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開館以來,便希望透過「三部曲」的方式引介日本傳統戲劇中的狂言、文樂、歌舞伎,在2019年即邀請野村萬齋來臺。原本預計要在2020年上演文樂、2021年上演歌舞伎,但因疫情爆發往後推延,今年(2024)一口氣推出狂言(3月)、文樂(5月)兩檔節目。狂言師野村萬齋的二度來臺,更引起極大關注。
即興,管風琴也可以— 提耶里.艾斯卡許
很多人以為即興演奏只能在爵士樂中聽到,其實數百年前,管風琴師就是最擅長此道的行家。10月將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出的法國管風琴大師艾斯卡許(Thierry ESCAICH),正是當今極少數的管風琴即興高手。長久以來,管風琴主要存在於教堂,因應禮拜儀式的繁雜流程,琴師需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我們熟悉的巴赫與韓德爾,就是巴洛克時代最優秀的即興大師。